412  

進入1980年代後,台灣觀眾對於美國流行舞電影的接受度不若以往。北美締造票房佳績的「名揚四海」、「渾身是勁」,先後在台踢到賣座鐵板;「熱舞十七」在台灣戲院的票房數字亦不算突出,直到錄影帶上市才造成搶租;只有「閃舞」如願吸引不少台灣觀眾捧場,形成一時話題。儘管如此,片商還是沒被對這些熱舞影片徹底放棄,有機會還願意試一試。 民國78年夏天,源自於巴西的「黏巴達」舞開始在歐美各國受到歡迎,法國流行樂團Kaoma演唱的同名單曲更在各地舞廳、唱片行熱播,這股風潮逐漸席捲全球,嗅覺靈敏的電影片商火速搶拍「黏巴達」電影,甚至在好萊塢變成雙胞大戰,不過片商為防止對手佔盡便宜,不惜興訟,最後兩部片一部取得Kaoma名曲的使用權、卻不准在片名中使用「黏巴達」的字眼,另一部片的片名可以用上「黏巴達」、卻不得出現Kaoma的歌曲,有些兩敗俱傷。在兩部美國片搶拍的同時,巴西與義大利也合作拍攝了一部黏巴達電影,同樣拿到Kaoma的歌曲,而這3部電影竟然在隔年的春假後,一起在台灣推出,票房大廝殺。 台灣接受國外流行訊息的腳步,一向稍微慢兩拍,因此「黏巴達」狂熱大概在歐美燒了超過半年,才終於在寶島點燃。隨著Kaoma的夯歌也在全台各地的舞廳與唱片行熱播,連演藝人員在秀場也都要跳起黏巴達作為表演的噱頭,片商看好年輕男女有可能會被吸引進戲院,開始將黏巴達電影排上戲院。拔得頭籌的正是巴西與義大利合拍的「黏巴達貼舞」,黏巴達舞本就來自巴西,巴西人熱情豪放,導演的祖國義大利也夠開放大膽,這部影片不乏露兩點的性感畫面,被列為12歲以下不得欣賞的輔導級,片商更在電影廣告上打出「害羞的男人,別跳這種舞」宣傳詞。 比起「熱舞十七」裡已被認為有「淫穢」(dirty)味道的男女貼身熱舞,黏巴達的動作更大膽,男女一起在舞動過程中不時肢體交纏,被形容像是隔著衣服歡好,害羞的人光看別人跳就臉紅心跳,更甭提自己下去跳。發行「黏巴達貼舞」的影片公司特地邀請片中幾位舞者來台傳授舞技,還安排了現場演出,讓觀眾更了解這是種什麼樣的舞蹈,自然也成為綜藝節目邀請亮相的來賓,不過台灣民情較為保守,雖有人直呼跳黏巴達的感覺太美妙,也有人坦言打死都不敢跳。 雖然黏巴達在各報章媒體都是常被被導的熱門話題、片商也請人來台造勢,「黏巴達貼舞」並未有火爆的賣座,固然沒法和約翰屈伏塔「週末的狂熱」曾讓全台大瘋狂相比,就算與賣座不比美國卻也在台打進年度外片10大的「閃舞」有相當的差距,並不能算是成功。兩部打對台的美國電影,則晚一周登場,在美國兩部片是同日上檔,沒有Kaoma歌曲但英文片名能使用黏巴達字樣的「夜夜火辣黏巴搭」,賣座比有Kaoma歌曲但英文片名禁止使用黏巴達的「黏巴達禁舞」要好很多。來到台灣情況也差不多,「黏巴達禁舞」雖有神曲加持,票房仍不敵聽不到名曲的「夜夜火辣黏巴搭」,媒體分析可能因「黏巴達禁舞」沒有排到東區的戲院,而這種題材的影片較適合東區的觀眾。 如果以情節來看,「夜夜火辣黏巴搭」將熱舞融合了年青帥哥老師感化頑劣學生的「春風化雨」式的故事,較能打中喜愛熱舞的年輕觀眾。「黏巴達禁舞」以亞馬遜叢林部落的公主為了防止熱帶雨林被美國財團砍伐殆盡,決定赴美揭發陰謀展開,中間她與男子一舞定情,試圖把舞蹈和環保作結合,反倒有點兩邊搆不著。「黏巴達貼舞」則講美國導演到巴西拍MV,被身材火辣、舞姿曼妙的美女吸引,又意外捲入和黑幫份子的衝突。3部黏巴達影片,其實沒有一部算得上出色,也難怪都沒有抓住台灣觀眾的心,票房都未開出大紅盤。巴西男女的豪放熱情在「黏巴達貼舞」徹底展現。圖/摘自iVid.it 分享 facebook 「夜夜火辣黏巴搭」雖是3胞大戰中的贏家,也沒有特別突出的賣座。圖/摘自Cineplex 分享 facebook 翻攝自民國79年自立晚報 分享 facebook 翻攝自民國79年自立晚報 分享 facebook 翻攝自民國79年自立晚報 分享 facebook 「黏巴達貼舞」不乏清涼養眼畫面。圖/摘自cinema.de 分享 facebook 「黏巴達禁舞」在台灣與美國票房都不理想。圖/摘自YouTube 分享 facebook
2D9985EBBF00B83D
arrow
arrow

    huiwhek121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